——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论述
王守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和科学论断,深入阐释了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遵循和战略重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农垦系统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充分发挥农业战线的“国家队”作用,积极探索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推动农垦成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可靠支柱。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科学内涵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艰巨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对未来趋势的科学研判。我国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需求总量巨大,解决吃饭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粮食安全的任何问题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警觉,绝不能盲目乐观、心存侥幸。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在粮食问题上现在是紧平衡,调不好就会失衡。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对粮食的掌控能力,紧紧抓住粮食调控的主动权。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特别是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够,市场话语权不强,必须用市场化的办法全面提高国家对粮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这些重要论述,突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重要原则,使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更加明确。国际粮食市场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极其错综复杂,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寄予其中很不现实,任何时候都要始终绷紧提高粮食产能这根弦。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调动保护好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两个积极性”,特别是首次从更高层面,提出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新的战略要求。这些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了如果没有可靠的生产主体、没有自己的国际大粮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缺乏有效的载体,只能在国内市场调控中捉襟见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处被动。面对国际农业垄断寡头对跨国粮食贸易的垄断格局,在更好发挥各级政府、传统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等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国有农业企业的主导作用,着力培育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强化农业产业的国内资源整合集聚和跨国布局。
准确定位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农垦是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的制度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农垦具有大基地、大产业和大企业的独特优势,是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最可行载体。农垦系统要将粮食的战略产业属性和农垦的国有企业属性相融合,坚持不懈地探索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成为国家实施粮食和农业宏观调控最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骨干作用。
农垦始终服从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需要。农垦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把国家战略需要作为职责所系。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和改革发展年代,还是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非典”、汶川地震等应急时刻,农垦都坚决彻底地第一时间完成国家指令,发挥了抓得住、调得动、能应急的“国家队”作用。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垦是国家可以直接发挥掌控力的载体平台,是任何时刻都可以依赖的不可替代的核心,是足以抵御任何风险考验的“压仓石”。
农垦直接拥有现代化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全国农垦现有耕地面积9186万亩,部分已经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3年,农垦粮食产量688亿斤,特别是粮食商品率接近90%,并且绝大部分是口粮。据测算,如将农垦系统耕地全部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标准良田,到2020年农垦土地年生产的商品粮可达到1000亿斤,可以满足35%左右的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粮需要。如果加上通过各种形式掌握的农村土地和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农垦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竞争中集体崛起。2013年,农垦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0391.8亿元(不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近12年累计盈利1116亿元。目前,全国农垦已有3大垦区集团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已经基本具备同世界最雄厚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和较量的实力。从追赶系数来看,到2020年农垦将有2~3家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有5~10家企业集团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随着垦区间联合联盟联营的深入推进,农垦完全可以培植出世界级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农垦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农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田有效灌溉率、病虫害统防统治比率达到87%、63%和7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28、12和30个百分点。据专家测算,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达到51.9,高出全国平均24.5个百分点。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农垦规模化农业区被列为率先实现区域。农垦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垦在农业“走出去”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目前,农垦农业“走出去”整体规模处于“排头兵”位置,境外产业涵盖粮食、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畜禽等国内主要农产品,经营领域涉及生产、加工和贸易等所有环节。特别是近几年,农垦企业跨国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在发达国家的农业“走出去”也迈出坚实步伐。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农垦将在全球逐步形成内外相联、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一体化产业格局。
着力探索培育我国本土的农垦国际大粮商
国际大粮商是通过宽领域、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通过产业高端和资本运作等,掌控利润的分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国际大粮商不只局限于粮食的范畴,而是树立“大食物”、“战略产业”的理念,面向整个粮棉油糖胶乳肉等农业战略产业。实践证明,在粮食和农业领域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培育具有市场话语权的国际大粮商,以政府的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理清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培育思路。我国的国情农情决定了我国的大粮商与发达国家的大粮商有着本质的区别。既不能等同于一般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农业跨国公司,也不能等同于发达国家以对外倾销富余农产品为目的的大粮商。我国的国际大粮商是以粮食特别是谷物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拥有自己大基地的生产商、保障国内市场稳定的供应商、带动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主体。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基本目标是要打造全球化、宽领域、全产业链、产业高端、资本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掌控资源、价格和利润分配的话语权,提升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和掌控能力;根本措施是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通过资源集聚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等现代经营方式,组建产业化和股份化大联盟、大集团,行使供求调控、稳定市场的国家职责。
夯实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产能基础。农垦国际大粮商有自己的大粮仓。着力加强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大进展,实现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加快推动以大型农业机械、农用航空为重点的农业规模生产工具变革,打造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应急基地。整合垦区内外科技资源,探索组建水稻、种业等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农垦种业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转化应用平台。加强物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探索搭建全国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农垦主要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农垦职工新型劳动用工制度,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工的培育。
完善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供应体系。农垦国际大粮商有全产业链的供应网络。科学确定与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相配套的供给能力布局,全面加强烘干、仓储、加工和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全国农垦整体的粮食供销体系,确保无论是在平时状态还是应急状态,都能够实现及时有效的粮食调运。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按市场需求布局的原则,从资源和市场这两个基点出发,构建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产区为原点,以国内大中型城市群为终点,以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为节点,全面联结生产基地、加工中心和营销渠道的铁路、汽运、海运、空运网络体系,以及相应的仓储、码头、中转站等配套设施。
强化农垦国际大粮商的掌控能力。农垦国际大粮商是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完善母子公司的双层体制,构建以国有农场为基本经营单元的大型农业跨国集团组织框架。强化国有农场的统一经营和管理服务职能,形成统分结合的农业经营利益共同体。重点推进“产业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的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制。着力做大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探索组建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团队“走出垦区”,带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小规模农户发展。围绕世界农业资源状况和国家外交战略需要,着力推进境外优质资源和企业的并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