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的“两会时间”,见证中国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新探索
“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没有在重大决策中出现失误,体现出了制度的优越性”。
“我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执行力和适应力印象深刻”,“两会代表、委员对中国的增长有清醒认识,并能推动措施实施”。
随着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更多的国际观察人士进入了北京时间。以上两番评语分别来自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艾哈迈德·甘迪勒教授和瑞典著名经济学家马格努斯·布鲁斯特姆。同是探索中国几十年来成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前者着眼于国家制度在推动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属于国家治理体系范畴;后者强调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属于国家治理能力范畴。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以此为思想原点出发,就更容易看清中国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面对未来又将如何再次启航。
纵观世界历史,各国选择的治理体系,都是由本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本国人民决定的。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本国国情和发展要求为基础,秉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冷静自信地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因生搬硬套西式政体而跌入陷阱。世界银行集团一位资深官员曾撰文指出,与西方相比,中国治理模式有自身系统优势,提升了成功可能性,同时又有独特减震器,最大程度降低了重大经济危机或政治动荡的可能性或影响力。
精彩纷呈的“两会时间”见证中国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新探索。3月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传递了明确的信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需要与时俱进,比如要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等,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好地发挥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月3日,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履职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着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今天,中国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中国经济社会的下一步发展,事关中国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美国《外交》杂志文章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将改变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治理方式,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国际观察人士而言,准确把握住中国对提升国家治理的深刻认识,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更能读懂两会期间将会引起热议的一份份议案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