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介入广西甘蔗机收,让蔗农企业都得利
本报记者张凤云
一年一度的甘蔗收割又开始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在广西1600万亩糖料蔗林中,多了几十台切断式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身影。
这些机械中的大部分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购买的,不仅缓解了部分蔗农购机的资金压力,每亩还可以省下300多元钱的人工收割费用,从总体上拉低糖料蔗的生产成本,并有望给当地的制糖业留下一定的发展空间。
砍蔗工紧缺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压力
12月5日上午,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莲塘村安定屯的一片甘蔗地里,广西金融租赁支持购置甘蔗联合收割机交付仪式有声有色地开展着。作为农业部2014年金融支农试点项目之一,广西的9家农机合作社借此领到了24台大型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的钥匙。
“通过这次金融租赁我们合作社就买了8台。”南宁市冠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增林对记者说,“接近160万一台,出30%的首付就可以把这个机器领回家。剩下的分3年还清,农业部全额贴息,还有农机购置补贴大概每台50万,所以我们压力不是很大。”
刘增林告诉记者,如果各方面配合好的话,也就是地块标准,天不下雨,种的行间距又适合机收,一台机器一年五六千吨应该是可以的。再除去人工、机器损耗这些,一台收割机一年应该可以净收入四五十万元。
仪式结束后,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甘蔗地里隆隆地动了起来,叶子、杂草瞬间从机身里吹了出来,光溜溜的甘蔗段直接倒在旁边的运输车里。
看着来回运行的收割机,新糖甘蔗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蒙毅广说今年心里有底多了,“我们合作社种了6000亩甘蔗,这一片就1500亩。这次一下增加了20多台收割机,可以给我们这些种甘蔗的解决很大的问题。”
老蒙种糖料蔗五六年了,他说甘蔗收割的时间集中,用工集中,用工量也大,大家都抢,用工价格就涨了,问题也就来了。
“本地这几年很多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去年我们到崇左车站,专门等在那里,等云南、贵州来的民工。在车站抢人呐。”老蒙说,“不光我们一家,大家都在抢。后来我就出个主意,我说你不要抢人,你抢人抢不过来,你搬行李,把他们的行李搬到我们的皮卡车上去,他人肯定会跟着行李走。”
老蒙伸出指头比划着,回忆着一年前的情景,“去年3000亩总共用了100多个人,几乎天天干,从12月砍到4月份。去年包括装车大概150块钱一吨,甘蔗价格是450元一吨。”老蒙给记者算着账,他说今年人工只贵不便宜,用了收割机大概每亩能净收入500元钱左右。
“像那种散种的农户也就没什么利润了。这几年糖价低迷。今年特别低,甘蔗估计也就400元左右一吨。要是不用机器收的话,不赚不说,还亏。”老蒙对记者说,“有钱你有时候都请不到人,但是机械化就不愁这个问题了。”
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甘蔗对当地蔗农以及制糖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人工收割成本高,导致原料蔗成本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制糖业的发展。
“目前主要困难就是成本太高,在整个全球甘蔗的成本对比来说,广西甘蔗的成本,劳动力占的比重比较大。我们测算了一下,我们在全区平均种植成本是420元钱一吨左右,但是劳动力这块,特别是甘蔗人工收获包括搬运这块占了将近150~180元,对我们这个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很大。”广西农业厅副巡视员何彬说。
广西农机局局长黄铭福则表示,从这两三年的情况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很多农村青壮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甘蔗收割又是重体力的劳动,确实存在劳力不足的情况。“所以推广机收,推广甘蔗的全程机械化,是我们广西甘蔗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黄铭福说。
买台大型收割机,一个合作社要连攒 10年钱
12月5日下午4点多钟,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的崇左元元农机作业服务部负责人方文伟正打算去接孩子放学。从村里出来,一路上都是密密的甘蔗林。村头六七个妇女排成一排,已经将一片甘蔗地抠进去了一块,砍下来的甘蔗撸净了叶子,一捆捆地横在地上。
“现在是收蔗最忙的时候,我们是有活干不了。”方文伟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是专门从事农机服务的,从机耕、机种,田间管理到中耕培土,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了,现在就是收割那段没办法解决。
“没收割机嘛。”方文伟说,他们也想过从银行贷款,但还是比较困难。“贷不出款来,发展很受限制,也没办法。像我们目前这么慢的发展,自己攒够钱也得十多年。还得我们整个合作社攒。如果是农民的话肯定是没办法了,一年他们收入几万块钱,200多元万一台收割机,他们不吃不喝也要攒几十年。”
老方家门前的一块空地上,合作社的十几台机器搁在那里。由于没有顶棚,又有一段时间没用了,一台改装过的犁有点锈了。
方文伟说他也去看过人家的收割机,觉得非常好,就是他们买不起。“如果有分期付款的话我们肯定会考虑。”
资金短缺依然是广西甘蔗收割机械化的一大瓶颈,这不单单是一两个合作社的事儿。新糖甘蔗专业合作社经济状况算好一点的,但是蒙毅广也表示,如果要他们全款购买收割机也还是买不起。“我们不是光收割,还得租地,买种子、化肥等等,流转土地一亩就是2吨甘蔗。这些都要钱。都用在收割机上了,其他方面就受影响。”
新和镇的甘蔗收割刚刚开始,外地的大批劳动力还没来,砍蔗工大都是临近村庄的农民。“年轻人去深圳打工了,我在家照顾孩子读书呢,临时出来干点这个。”一位戴着围裙,头和手包得严严实实的妇女对记者说,手上的活儿并没有停下,弯刀几下就把一根甘蔗上的叶子撸净了。
“这还没有下雨。”方文伟说,“我们这里一个月七八天、十几天下雨是很正常的,但是农民们也没办法,还是得收。不收的话糖厂就停榨了。下雨的时候她们就戴那个帽子,穿个雨衣,就那样子修那个甘蔗。修了甘蔗以后车进不来,还要从这里背到外面去。如果用收割机的话,像这种天气,这片很快就收完了。”方文伟用手朝着这片甘蔗林一划。他告诉记者,要是找不到人,也没有机器的话,农民们就会合起来换工,今天我帮你收一天,明天你帮我收一天。
收割不及时同样影响着糖厂的生产。老蒙告诉记者,“现在甘蔗的含糖量是15%左右,也就是100斤甘蔗出15斤糖。到4月份了,含糖量可能就是五到八,对出糖量还是很有影响的。”
农机金融租赁利于整合各方力量
广西糖业涉及2000万人,104个企业,10万名产业工人,是个非常庞大的产业。但是目前甘蔗机械化收割只有1%,除了资金短缺的原因,还在于地块的分散。
“现在普通的农户种甘蔗已经不是很赚钱了。”蒙毅广说,“他用人工,地块又有限,又分散,这边一块,那边一块,机器还没开起来就到头了。所以必须整合土地。现在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很高,因为甘蔗卖不上价嘛。他希望流转出来给大户,经过大户来带动,来融资,方方面面相对农户都要强一点。比方说我是一个农户,我有100亩地,我租用那个收割机作用就不是很大,我有1000亩、2000亩、1万亩那就很有用了。”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局出发,也从蔗农和企业的利益出发,适时启动了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工程,提出了高产高糖两个目标,坚持按照“规模化、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甘蔗生产“四化”的技术要求推进。
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唐仁健表示,“四化”里面龙头是机械化。“因为要用机械来收割,才能从根本上大幅度降低人工的成本,现在人工的成本占了我们广西甘蔗的三分之一。”
在12月5日的广西金融租赁支持购置甘蔗联合收割机交付仪式上,唐仁健就强调,除了要从广西地块分散、坡度很大的实际出发,研发出成熟实用的甘蔗收割机械外;还要研究机制创新,就是农机的金融租赁,把金融的力量,企业的力量,业主的力量和农民的力量,包括合作社,方方面面都整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合理的性价比的农机。
为支持甘蔗产业发展,今年7月份,农业部下达了广西金融租赁支持购置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项目资金600万元。据了解,该项目通过600万元贷款财政贴息,通过农行农银金融租赁公司提供融资服务的方式,为广西购置24台大型甘蔗收割机,将带动约4500万元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广西甘蔗联合收割机行业。每年提供约4万亩(约20万吨)原料蔗的机械化收割服务,年替代约30万人日的传统砍蔗人工,3年实施期内约替代90万人日的传统砍蔗人工。
“通过政府财政贴息解决购机困难问题,加快甘蔗收割的机械化,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黄铭福说,“现在我们传统的人工收割,一吨大概要100~120元,一亩里面单人工收割成本,按5吨算就要500~600元钱。如果采用机收,一天好的机器比较标准的田块可以收到300~400吨,就相当于300个劳力。如果机收一吨按60元算,就节省了40%~50%的收割成本。这样就能把甘蔗成本降低,糖的成本降低,提高国际竞争力。广西的甘蔗,乃至制糖业就可以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