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文化之光点亮一片乡土)
11月26日,19岁的小泽(化名)最终因医治无效离开人世,面对如此年轻生命的悄然逝去,阿树木机如鲠在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时光能够倒回,我一定拼尽全力阻止他辍学离乡”。
30岁的阿树木机是四川凉山州喜德县米市村人,大学毕业后在成都谋业数年,直至今年3月,文化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发布“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者服务行动计划,四川省文化厅在全省启动首批60名农村文化志愿者招募工作,因是所在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阿树木机作为村级推荐人员成为一名驻村农村文化志愿者。
“知识改变命运,在当今时代,没有文化是最大的贫困,若世代如此,穷根难拔。”阿树木机说,他万分感谢父母当年的拼命劳作,让他们姐弟三人走出山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但少数个体家庭的改变并不能改变乡村世界的精神黯淡,如果能够为此贡献半分薄力,他都愿意参与其中,哪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回乡后,阿树木机发现,尽管随着国家政策愈加完善,他所在的彝区出台了“9+3”免费教育计划,但由于村里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老幼留守导致很多孩子未能坚持学业。小泽,便是阿树木机以文化志愿者身份回到米市村后的“1号工程”。
阿树木机在回村普查性走访时获悉,只有19岁的小泽初中毕业后便离开家乡到深圳打工,他向其父母建议应让孩子继续学业,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和未来。当时,小泽在深圳一家玩具厂工作,因是临时性务工人员,并未与老板签订任何务工协议,工作生活均无保障。
然而,在父母百般劝解下,小泽还是坚持独自的社会闯荡,阿树木机决定亲自上阵。在历经长达3个月的电话沟通后,小泽终于同意回乡,并进入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汽修技术,未曾想小泽在外务工时不知何因造成肺部感染,发现时病情已致肠胃坏死,几经救治依旧无回天之术。
小泽的遭遇对阿树木机触动极大,也坚定了他全力以赴于乡村文化事业的决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大多偏远山村都已实现村村通,但对于如喜德这样的偏远县城,仍有分布在高山之上的村民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那里面居住的多是耄耋老人和年幼孩童。
“可即便再辛苦,当亲眼见证老人孩子在看到电视节目时那惊喜的笑容时,觉得一切都值得了!”阿树木机告诉记者,西昌多是彝民居住区,尤其居住在偏远高山的老人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走出家门看世界,有些毕生所愿甚至是能够坐上一次火车。“老一辈如此,孩子们应该有更好的未来!”作为一名乡村文化志愿者,阿树木机不断提醒自己要不负使命。
阿树木机说,事实上,乡村已经在悄然改变,只需从那日渐红火的农民工夜校和周末到访着不断的农家书屋便可有所感知。眼下,他在米市村组织了一支坝坝舞队伍,内敛的村民们在农暇之时,可伴随轻快的旋律纵情舞步、舒缓疲惫;在村民活动室,他会定期为青年们普及电脑使用和互联网的应用,帮助有务工打算的村民更好融入快节奏城市生活。阿树木机说,他能做的不多,但希望这些点滴所为能给乡村带来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