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风引发的创意:倒伏树木“变身”厦大工艺品)
新华社厦门10月9日专电题:台风引发的创意:倒伏树木“变身”厦大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张逸之、乔本孝
木制灯具、盆景、木板上的绘画……厦门大学的学生们利用被台风刮倒的树木创作了近150件艺术品,这一变废为宝的行动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活动的发起人鹿文津今年夏天刚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毕业。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第二天,他就赶回学校,结果发现校园内到处是倒伏的树木。
由于被雨水浸泡时间较长,这些拥有几十年树龄的大树无法作为木材使用。鹿文津看见这一景象十分惋惜。于是,一个让树木“重生”的妙计油然而生:通过重新利用让树木“活”起来。
他找来一位学长开始行动,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辛劳后,他们意识到,要完成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光靠他们两个人远远不够。于是在9月17日这天,他在网上发出征集令,召集本校学生参与校园灾后林木资源的再利用。
这一名为“带厦大回家――灾后林木资源再利用”的活动迅速招募到200多名志愿者,他们来自厦大的各个院系。
“我非常惊讶,同学们对学校的事情如此热心。”鹿文津说。
志愿者们被分成20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成员拥有建筑或美术的背景。从9月20日开始,各个小组陆续来到“工场”碰头想点子,有专业背景的成员最终确定方案。
木工是一项劳累的工作,而大部分志愿者都是女生。为此,他们需要请专门的工人来对木材进行粗加工。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所需的经费越来越多,逐渐超出了小鹿的能力。学院从其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以支付所需的工具、木材运输、粗加工及后期的展览。
厦门合力道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林秋达也被邀请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我只是帮助同学们解决在艺术品加工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经过数天的敲敲打打,143件不同风格的艺术品被学生们创作了出来。
“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出乎我们的意料。”林秋达说,“这一活动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勇敢尝试。”
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学校学生会在校园内组织了一场名为“重生”的展览,吸引了众多师生和游客的参与。这些作品的照片被上传到网上,一些作品被网民不断转发。
在这些作品中,“月夜”是树木做的灯具,月球形状的灯挂在树枝上,而树枝被安放在由树干制成的底座上。
这组作品由艺术学院大二女生王晓琦和她的团队创作,她十分享受这个过程。“我很高兴将我们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而且我们也通过这种方式为学校的灾后重建尽了一份力。”她说。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宇霞是本次活动负责协调各方的老师。她说,这些作品有望在下周进行网上拍卖,网店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学院正在考虑把一些作品保留下来。
原标题:原标题:台风引发的创意:倒伏树木“变身”厦大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