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处北亚热带温带过渡带,气温、雨水、日照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其可用于园林绿化和观赏的植物种类繁多。近年来,我省苗木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1年湖北省有苗木生产单位4768家,从业人员达17.24万人;育苗面积达40余万亩,年生产能力为11.6亿株。据张志敏秘书长分析,湖北省苗木业主要呈现出以下两大特点:
一、基本形成了四个大型苗木(特指绿化用苗木)产业集聚园区,初步形成了沿107和207国道的两条百公里苗木长廊,以及鄂南、鄂中、鄂北三大片特色苗木产业集群,涌现出了诸如武汉林业集团、法雅园林、湖北富苑科技、湖北腾头、湖北金卉等大型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同时也带动了运输业、旅游业产业的发展,拉动效应明显。
二是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苗木企业不断壮大。随着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把发展苗木花卉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项目之一,作为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抓,被提到环境保护、建设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有力地促进了苗木业的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到绿化观赏苗木业的发展,许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苗木产业。在我省4768家苗木生产单位中,民营育苗单位有3316家,约占苗木生产单位的68.6%。
近年来湖北花卉苗木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与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相比,该省的花卉苗木业在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在科技技术创新、优质品种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张秘书长认为,湖北省苗木业的发展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科学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湖北省虽然在我国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但在新品种的推陈出新方面明显落后于浙江,尚未出现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产品。这是因为我省在花卉苗木品种培育方面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没有建立广泛的联系,而自身科研基础差,科技人员短缺。一些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的“当家”品种也多是从外地引进,缺少优质的本土树种。这些品种要么“水土不服”,逐渐退化,要么就是企业对引进品种的消化、吸收跟不上,造成投资的浪费。总之,我省花卉苗木业的总体科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更缺乏有特色的苗木参与市场。
苗木业尚未形成标准化
城市绿化需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对苗木有特定质量要求和专类需求,市场对规格苗、高品质苗、造型苗、抗性强的苗木等特色树种需求量很大。但是,我省多数苗木生产企业出圃的苗木严格来说是只能算是初级产品,难有上档次的“产品”。这主要是绿化苗木的上市缺少与市场接轨标准。
近几年,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已陆续推出了当地的苗木生产标准,而湖北省除主要造林树种外,园林绿化类的苗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究其原因,就武汉地区讲,是市场培育不足,即当前市场的需求还是初级绿化阶段,对品质的要求不高;二是多数苗木生产企业对标准化的概念不清;三是当前多数苗木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粗放,而标准化生产对苗木生产过程要求高,必然会增加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大规格的绿化苗木其培育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许多苗木生产企业深感发展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