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科技支撑终端补贴
为畜禽养殖废弃的“宝藏”找出路
编者按:随着现代畜牧业的高效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环保红线日渐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瓶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等指导意见,随后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寻计问策,中国农业大学于近日召开“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模式研讨会”,与会者从政策、技术、模式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会议期间,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本报记者 姚媛
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五年全面完成
作为主管部门,农业部高度重视,反应迅速。部长韩长赋于去年12月30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并于今年1月10日,专门成立了“农业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领导小组”,提出五大方面23项工作计划。
“从习总书记和韩部长的讲话中可以发现这几个关键词: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全面完成。”在中国农业大学日前召开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能源处处长李景明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畜禽粪便污染物处理一直有政策支持。畜牧部门推动畜禽粪便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和工艺,能源部门推广以厌氧发酵为主要工艺的沼气工程,种植部门强调增加土壤有机质,环保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条例和标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董仁杰教授说,“近期国家快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是因为在目前的生产能力和产业环境下,行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十三五’时期,要通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解其对环境潜在的负面影响。”
根据工作计划部署,农业部将加强宏观指导,推动指导性文件出台,研究建立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强制性资源化处理制度,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行动,“十三五”期间,要创建200个示范县。同时,还将采取促进种养结合一体化发展,整县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循环发展,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沼气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等支持措施。
种养循环,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服务
“目前,我国农业存在养殖和种植分离的现象,养殖废弃物没有土地消纳,导致循环无法完成。应基于种养结合(或区域)全产业链,遵循自然生态循环,缓解养殖环保压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董仁杰说。
“过去的思路,是由养殖企业承担治理的责任和义务。而实践表明,养殖企业在畜禽粪便污染处理相关的工程管理、技术应用上并不专业,且养殖生产受市场影响,将基础建设投资在养殖企业效率不高。”李景明说,应委托第三方专业化建设与运营管理,让养殖业主专心养殖,工程建设和管理者专心运营,提升效率与水平。
“欧洲已有大型集中式沼气工程中,丹麦从初期就以大规模、集中式为主,工程周边的农场将原料运输到沼气站集中处理,沼液运至周边土地消纳;德国是多原料混合共发酵的模式,多以畜禽粪便、青贮秸秆、有机垃圾等多种原料混合进行共同发酵,避免单一原料发酵产生的系统缓冲力差、原料供应不稳定等问题。”杭州能源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寿亦丰说。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认为,畜禽粪便污染处理的模式,要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在人工控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将废弃有机物转变为肥料,所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很有市场前景。
期盼“后端+准入”的政策支持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李秀金认为,现有畜禽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工程大都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尚未完全体现。过去的支持政策较为注重前端基础建设,可目前沼气、生物天然气、有机肥料的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政府缺乏对后端肥——气产品的补贴支持,使得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较难盈利。
“欧洲部分国家为了打造循环农业的纽带,对沼气工程实行终端产品补贴政策,成功引导大量第三方社会资本进入沼气工程项目投资并负责运营,从而实现沼气工程的商业化运作。”寿亦丰说。
与会代表一致呼吁,政府应出台更多“后端+准入”的支持政策,对沼气工程终端产品如电、肥、气进行补贴;参考市政垃圾处理模式,对粪便污染物收运、处理分别给予政策性补贴,同时建立有效认证和监管体系;将生物天然气项目纳入农业项目领域,出台相关区域内粪便污染物特许经营制度,生物天然气实施与化石天然气的“配额”制度,无条件入网;并配套相应的税收和土地政策,规范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碳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