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体表无毛处皮肤痘疹(皮肤型),或以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形成假膜(白喉型)为特征。多为幼鸡患病,根据有无混合感染,死亡率在5%~60%之间,给养殖户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把鸡痘定为二类动物疫病,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
1.主要症状 根据侵害部位可分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皮肤型最常见,以无毛或少毛处如头部(鸡冠、肉髯、口角和眼眶),有时见翅内侧、腿、胸腹部及泄殖腔周围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黏膜型又称白喉型,多发生于幼鸡,在口腔和咽喉部的黏膜上发生痘疹,增大融合后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不易剥离的假膜(故称白喉),死亡率较高;发生混合型时皮肤和黏膜均受侵害,病情较严重,死亡率高;败血型极少见,以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多为迅速死亡或转为慢性腹泻死亡。
2.流行特点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由脱落和碎散的带毒痘痂在空气中散布,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带毒的蚊子和体表寄生虫的叮咬也能传播。鸡、火鸡、鸽子均易感染。其中以鸡最易感染,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可感染,其次是鸭、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蚊虫活跃季节最易流行。
3.防控措施
(1)本病的预防重点是平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新引进的鸡应隔离观察,证实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加强环境中的灭蚊工作,加强鸡笼的整修,避免损伤皮肤和黏膜从而造成鸡体易感。
(2)对往年发生过本病的地区,应采用鸡痘疫苗免疫接种。肉鸡14日龄用鸡痘弱毒活疫苗刺种。蛋鸡分别在14日龄、49日龄鸡痘弱毒活疫苗刺种,80日龄用鸡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刺种。
(3)一旦发生本病,病鸡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病禽舍、运动场和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健康鸡群用禽痘疫苗开展紧急免疫接种。(省“12316三农”动物疫病专家胥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