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走进监利 探秘生态猪是怎么养成的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自2015年2月1日《湖北省畜牧条例》实施以来,我省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上一条绿色高产的现代生态循环养殖业发展之路。
监利县年出栏生猪110万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强县创建先进县市。10日,省人大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来到监利,实地探访“升级版”生态循环养殖业的新面貌。
管理有痕 源头可溯
饲料用抗生素、疫病、瘦肉精添加、注水猪肉等问题,是目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隐患。
“全县境内所有规模养殖场户、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和屠宰企业,都安排专人实行‘一对一’监管,规范企业生产和养殖场户使用饲料、兽药行为,严格把住畜牧投入品的生产关、使用关。”监利县副县长杨金勇介绍,该县建立定期巡查、风险评估和监管分类制度,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痕迹化管理。
湖北天牧畜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备生猪自营出口权的综合性企业,年可出栏生猪20万头,出口4万多头。“我们正积极推行畜禽标识制度,对每批活猪实行装运照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资料保存时间3年,确保生猪饲养全过程实行质量可追溯管理,质量有保证,流向可追踪。”该公司副总经理何卫斌介绍。
畜禽粪便变身有机肥
“一定要转变观念,禽畜粪便是资源不是包袱”,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盖卫星说,畜禽粪污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监利温氏畜牧有限公司2009年落户成立,已具备年上市生猪55万头的能力。过去,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公司常遭当地农民投诉。如今,温氏养殖基地已大变样。
尺八镇何湾村大湾园养猪场是温氏的加盟户,所有猪舍均采用“猪—沼—菜”处理模式,粪污经发酵产生沼气供周边120余户农家使用,沼液经稀释后用管道引入农田种植有机蔬菜,年生产有机蔬菜2500吨,菜园废弃的菜帮、菜叶则用来喂猪,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
位于朱河镇花园村六组的花园养猪小区也是温氏的加盟户。与传统猪舍不一样的是,这里的猪舍地板有2.5厘米左右的漏缝,地板下是一个深约0.3米的粪尿收集槽,在猪舍外还有集污池和发酵棚。温氏环保专员邹琦介绍,这是粪污处理模式的“升级版”,采取异位发酵床模式处理粪污,通过发酵将粪污直接转为有机肥,养殖过程基本实现零排放。
杨金勇介绍,这种异位发酵床模式正在全县大范围推广。
全程监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肉流入市场,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事。
2016年以来,监利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与武汉至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动物无害化处理管理系统,并建立“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程信息化监管”的运行体系。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全县23个乡镇的病死猪收集情况以及区域分布图。”该公司董事长何仲华指着控制中心大屏幕介绍。
该公司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温高压化制技术处理病死畜禽,灭菌后经过烘干脱水、压榨脱脂、粉碎等程序,将病死畜禽分解为油脂和骨肉粉末。油脂可以提炼成生物柴油,肉骨粉是制作有机肥料的上等原料。整个处理过程全自动、全封闭,无味、无烟、无污染。
目前,禾和公司已与我省52个县市签订合作协议,年收集处理量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技术模式向浙江、湖南等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