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是保证规模养猪场效益的重要环节,保育阶段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仔猪自身的免疫水平比较低,加之转群、环境、饲料变化等不同程度的应激,给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期应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确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本期介绍一组夏季断奶仔猪管理要点,供养殖户参考。
转群过渡
产房与保育舍相比环境条件要好很多,仔猪断奶后由环境优越的产房转入环境稍差的保育舍,若环境过渡不成功,很容易引发仔猪断奶后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流感等感染。
仔猪哺乳后期产房温度要求达到25℃,仔猪断奶后因为没有保温箱和母猪的保护要求保育舍温度达到27℃,之后每星期下降1℃~2℃,直至下降至22℃。转群前应检查保育舍的保温设备、门窗是否完好无损无贼风,地面是否清洁干燥。在清洗、空栏、干燥后认真反复消毒。可将酸化剂加入水塔里,检查每个水龙头出水情况,直到水龙头里流出干净凉水为止。这样既检查了饮水器是否正常出水,也将饮水管道里的细菌、水垢彻底清洗了一遍,为仔猪健康建立第一道防线。
仔猪转群入舍后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同时可开风机通风,或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窗户高度应与保育舍围栏高度保持一致,可根据猪的大小和当天气温来决定开窗大小,避免让冷风直接从仔猪身上吹过。不建议打开门来通风换气,打开门对流空气吹的是穿堂风,会让冷空气快速从保育栏的漏粪板底部通过,与仔猪进行直接的身体接触,极容易造成仔猪拉稀。保育舍的保暖主要是地面增温,环境温度在20℃~25℃即可,也可以使用大保暖箱节约能源成本。
为防止环境变化引起的仔猪应激,仔猪断奶后应将母猪赶离产床,仔猪仍然在产床饲喂7~10天,并结合饲料类型和饲喂方式过渡,让仔猪成功渡过断奶关。
饲喂教槽
仔猪断奶之前的营养来源于易消化的母乳,断奶之后改为不易消化的固体饲料。固体饲料进入仔猪胃肠道中,容易损伤小肠绒毛而导致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严重时引起腹泻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断奶过渡期管理。
仔猪在断奶之前以吃奶为主,吃教槽料为辅。仔猪刚断奶时不宜更换饲料,可继续饲喂开口料有利于采食不至于掉膘,同时可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7天时间后再用饲料过渡。教槽时要求做到少量勤喂,每天添加教槽料5~6次。而断奶后则完全采食教槽料,但仍需以断奶前限量供应5~6次为主,辅以少量的自由采食饲料,持续3天后,再逐渐减少每次饲喂量,加大自由采食投喂量。此过渡期饲喂方法建议持续一个星期,有利于保护仔猪脾胃功能保证后期育肥猪的生长。此时仔猪很容易因为采食量过大,伤及脾胃功能导致腹泻。因此应做好工作日志,记录好仔猪的采食量与饮水量,并根据各个不同生长阶段特点及时调整饲喂方案。保育舍里应保证足量、干净、新鲜的饮水。
夏季高温高湿,饲料保鲜时间较短容易发霉变质,应准备充足干净新鲜的饲料,建议少量多餐,每天宜喂4~5餐。保持料槽清洁卫生,每天必须清理一次且不留饲料残渣。如采食槽没有清理干净,或料槽设计不合理有残留饲料就很容易让仔猪吃到霉变饲料,引起拉稀、咳嗽、发烧等。
应提供全价营养日粮,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仔猪断奶后会出现暂时性断奶应激,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导致仔猪因日粮摄入能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因此,要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可在日粮中添加椰子油、豆油等来满足仔猪的能量需要。
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可使肠道中的蛋白质腐败作用降低,减少消化道疾病。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应注意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以消除蛋白质对整个日粮组成的不利影响。对植物性蛋白源可进行膨化、浓缩等处理以除去或减少抗营养因子。适当补充硒和维生素E,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断奶仔猪的死亡率,预防仔猪水肿病和肝营养不良的发生,减轻仔猪断奶应激。
预防应激
仔猪断奶后将面临环境应激、心理应激及营养应激,这些应激会导致仔猪的健康状况下降,抵抗力减弱,造成仔猪断奶腹泻,生长缓慢或者育成率不高,应加强管理,避免应激的发生。
仔猪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仔猪断奶并窝引起的相互咬斗会引起环境应激,而此时仔猪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同时,由于断奶离开熟悉的母体及环境,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焦虑不安、四处寻找它的母亲及不吃料等。仔猪从吃温暖的流体母乳到吃固体饲料,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母乳营养全面且易于消化,温度适宜,断奶前母乳不足时,仔猪喜欢吃饲料,但当断奶离开母亲时,由于环境和心理的应激,再加上固体饲料营养不全面,适口性较差,不易消化,仔猪在刚断奶时1~2天里可能不吃料,等到饥饿难忍时贪吃采食过多,加上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易造成营养性腹泻。
为了减少这个过程的应激,可以使用液体料或者粥料。用温水浸泡饲料,再添加一些奶制品、抗菌肽、酶制剂、葡萄糖,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只要仔猪能够吃料,采食量不下降,逐步上升,成活率肯定能够提高。
日常管理
断奶仔猪被养殖户称为“最难养的猪”,此时仔猪已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而自身免疫系统又尚未建立,且面临断奶后的各种应激,因此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与消化道疾病,为保证保育仔猪全活全壮,确保养殖效益,应加强仔猪的日常管理。
断奶仔猪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在相同的营养与环境条件下,高床培育比地面培育平均日增重提高51克,日采食量提高67克,成活率提高15%。有条件的可实行网床培育,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断奶仔猪分群可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饲养密度以每头仔猪占有圈舍面积0.3~0.4平方米,每栏不超过20头为宜。这样既可减少仔猪的相互咬斗现象,又易于管理和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体重小的仔猪对各种应激比较敏感,易造成疾病暴发,可根据断奶时的体重分群,把体重较小的仔猪集中起来单独饲养,提高局部温度,增加饲料营养浓度,添加奶制品、抗菌肤、酶制剂、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并用液体料饲喂,可增加仔猪成活率。
调教训练仔猪“三点定位”,即训练仔猪在固定的地方休息、吃料饮水,排泄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且不在吃料的地方排泄。调教的方法是诱导仔猪到排泻区排粪,到固定的地方睡卧休息和采食,一般经3~5天训练即可形成定位。
疾病防控
仔猪经过长途运输、下车转圈驱赶、新圈舍新伙伴新环境需要适应等各种应激,导致仔猪抵抗力差,容易生病。为减少应激给仔猪造成的损失,应提前加以防范。
需要提前预备一些抗应激药品,如维生素C、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等。长途运输应激过大,需要在水里添加多维抗应激,以补充机体电解质水分及养分。转群前应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状况制定综合保健计划,并根据各地疫情、疫病的种类与性质、仔猪抗体水平等综合情况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选择关键时期采用预防性投药。转运第一天不要着急喂料,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可在第二天逐渐加料,一周内饲喂的饲料最好与原来饲料基本相同,以减少消化不良、腹泻。
保健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中药如板清颗粒等配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替米考星、恩诺沙星等,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添加益生菌,促进消化吸收,预防腹泻。
免疫转群一周后,仔猪状况稳定后需要进行合理免疫,结合原来猪场的免疫情况。不管原来猪场是否免疫猪瘟和伪狂犬病,建议重新免疫,其他疫苗免疫参考原厂疫苗继续免疫。
驱虫猪群稳定,免疫结束,进行全群驱虫,搞好卫生消毒,以免虫卵或者虫体感染其他仔猪。
仔猪断奶后发生腹泻多是因为断奶应激导致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肠道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可采取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即用苦参止痢颗粒(白头翁散)+安普霉素+健胃散。苦参止痢颗粒等中药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能,再辅以健胃散的健脾开胃功效和安普霉素对病原菌的杀伤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腹泻效果。
呼吸道重点防控蓝耳、圆环等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细菌病。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案为荆防败毒散(银黄可溶性粉)+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妙菌素)。
本版稿件由湖南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畜牧师周高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