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新
当下,正值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沿宁夏中部干旱带一路北上,昔日大片大片裸露在太阳下的草原如今被一片细细的绿意取代,为黄土高坡平添一抹秀美。经过15年的禁牧封育,特别是8年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的实施,全区草原植被盖度比禁牧前提高18.5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1亿元,比禁牧前增长4.2倍,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已落实禁牧补助资金20.6亿元,受益农户42万户。
宁夏天然草原面积3149.23万亩,是宁夏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中游上段的重要生态保护屏障。上世纪6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长期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乱垦等原因,约有9成左右的天然草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退化、沙化。从2003年起,宁夏实行全境禁牧封育,让天然草原“休养生息”。特别是2011年实施补奖政策以来,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恢复,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逐年减少,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严重沙化草原面积较禁牧前减少60%,草原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分别比禁牧前提高了15%、22%、45%。
禁牧封育不仅染绿了片片山丘,也让农牧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桂成介绍,作为生态移民区,巴庄村昔日沙化严重,风吹沙子跑。如今,国家实行草原生态保护禁牧封育政策,通过补播改良,草原植被不断恢复。禁牧封育前全村养羊量不到1万只,2017年底全村羊只饲养量达到2.5万只,最高峰时达到3万只。全村草产业如今达到1.2万亩,养殖业占到了农民收入的40%以上,实现了草原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双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同心县韦州镇庆华村,补奖政策实现全村1302户农户全覆盖。“补助的钱让我们发展养殖业有了基本保障。如今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3120头,比实行禁牧封育前的200头翻了十几倍。”农户丁学平翻开自己手中的“一卡通”告诉笔者,“每年五六月份,2000元草原生态保护禁牧补助款就到账了。”这些年,自治区不但按时给农户发放草原生态保护禁牧补助,而且将草原生态保护绩效奖励资金主要用于草畜产业发展,采取“见犊补母”办法,扶持农户发展肉牛产业,真正让农牧民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