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白痢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好发于3周龄以前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成年鸡感染中呈隐性经过,种鸡感染后其种蛋的受精卵、出壳率和雏鸡成活率明显降低。
一、临床症状
病雏呆立、闭目、扎堆、怕冷、不食、好睡,时而发出尖叫声,拉白色黏稠的糨糊状粪便,有的关节肿胀、呼吸困难。
二、防治措施
1.治疗
雏鸡白痢病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靠预防控制本病,发病时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对症治疗,“糊肛”的剪去肛门周围的羽毛和粪便。自愈的生长较慢成为弱雏和新的病源。
2.预防
(1)种鸡应定期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药物预防和病原检测,发现阳性鸡应及时淘汰,鸡粪及其污染的笼具应及时发酵处理和严格消毒。
(2)孵化室、孵化箱及种蛋在入孵前应严格消毒,不留任何“死角”,彻底杀灭种蛋外壳上的病原,严禁种蛋间相互污染、传播,出壳后及时拣出病、弱雏。
(3)开始饲养时应连续服用5天诺氟沙星(浓度为0.05%),以预防雏鸡白痢病,停药一周后再用5天。同时应加强管理,搞好通风换气、增温保暖、带鸡消毒。
(4)凡进入鸡场的车辆和人员应经喷淋消毒,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育雏舍,工作人员应搞好个人卫生、坚守岗位,不串岗、不聊天。
(5)饲料营养应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足,发霉变质或过期的饲料不应再用来饲喂,料槽内剩余的饲料应及时清理,水槽和料槽应定时清洗和消毒。
(6)发现病雏鸡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鸡尸体、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应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不可用来充当犬、猫、猪等动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