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6个月的肉牛育肥期为10-12个月,12月龄的肉牛育肥期为8-9个月,24月龄肉牛育肥期为5-6个月出栏为宜。育肥期过长,饲料消耗量大,成本增高;如果肉牛育肥期过短的话,会使肌肉大理石花纹减少,肉牛肉质达不到质量要求。
肉牛生长发育规律表明,家畜在1岁前生长增重较快,1岁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特别是1.6~2.0岁以后生长更慢。以夏洛来牛为例,日增重从初生到6个月龄为1.18~1.50kg,而7~12月龄为1.05~0.90kg。试验证明,年龄小的肉牛增重1kg需要的饲料量,较年龄大的牛要少。因此,从饲料总消耗量和资金周转及设备利用等方面考虑,饲养年龄小的牛较饲养年龄大的牛有利。目前,在我国广大农牧区,对犊牛实行4~6月龄断奶,夏秋季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冬春季在塑料大棚保温舍饲。一般在第2年秋末冬初即犊牛生后1.5周岁、体重达到300kg左右时出栏比较合适。这时牛的增重速度较快,肉质细嫩,育肥消耗的饲料少,饲养成本低,适合在广大农牧区推广。同时,出栏的架子牛再经过3~4个月的强度育肥,在2.0岁左右体重达到500kg时屠宰,对养牛户和消费者都有利。
在肉牛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一是要将育肥肉牛日粮组成的各种饲料,按比例全部混合,加水拌湿后投喂,但要注意每一次拌料量以能满足牛4—6小时的采食量为限,以防止混合料发酵产热。二是要实行自由采食,以满足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三是饲料更换应采取逐渐更换的办法,决不可骤然变更,打乱牛的原有采食习惯,应该有3—5天的过渡期,逐渐让肉牛适应新更换的饲料。在饲料更换期间,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勤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因更换饲料给养牛者带来损失。四是饮水应采用自由饮水法最为适宜。但饮水设备的位置最好设在距牛栏粪尿沟的一侧或上方,防止流出的水弄湿牛栏。北方冬季,每天至少3次供给肉牛温水。五是对采用后期集中肥育方法的肉牛,在饲养上应实行分阶段,即过渡期、快速肥育前期和快速肥育后期三个阶段饲养。过渡期要大约安排30天左右。此期间在饲喂粗料的同时锻炼采食精料的能力,尽快使精粗料比例达到40:60,喂量为每100公斤体重喂1公斤混合精料,精量中应含粗蛋白质12%,钙磷0.5%以上。若牛不愿采食,可用中药健胃散健胃。饲喂方式为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1小时,间隔8小时。 快速肥育前期约为30-40天。这个时期牛已基本适应各方面的条件,采食量增加,增重速度加快。日粮中精粗料比例为60:40,精料喂量在每100公斤体重1公斤的基础上另加10%,日粮粗蛋白质含量降到11%,增加能量饲料。每天喂2次,每次2小时,间隔8小时。 快速肥育后期为30天,此期脂肪沉积强,肉牛日粮中要继续增加能量饲料,粗蛋白质降到10%,精粗料比为70:30,精料喂量在每100公斤体重1公斤的基础上增加12%—15%。每天喂2次,每次2.5小时,间隔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