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乳品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奶牛养殖市场也较以往有扩大的趋势。但是以前陈旧的养殖观念,使得养殖户们无法接受新的养殖技术,奶牛养殖户们也不例外。
奶牛养殖的陈旧观念
一、 消毒意识不强
不少奶牛养殖户认为牛抗病力强,不需讲究,结果往往导致奶牛发病死亡。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是养好奶牛的基础环节。冬春时节,奶牛养殖户们应每周对牛舍及周围环境消毒1次;夏秋时节,则每周消毒2次,并做到饲料、饮水卫生,严防喂霉变的饲料。
二、急于求成
不少奶牛养殖户在犊牛出生未足18月龄、体重仅250公斤时就配种,结果第1胎常发生难产、子宫破裂,影响下一胎正常繁殖。因此,奶牛养殖户不能急于求成,应加强犊牛、育成牛的饲养管理,只有当犊牛性成熟并体重达到350-400公斤时,方可进行初配。
[page]
三、超量挤奶
一般奶牛泌乳期为305天,而一些养奶牛户却无视奶牛的生理周期,对奶牛挤奶,从产后一直挤到没有奶时才停止,结果奶牛过度消耗体内营养,致使奶牛较难受孕,进而影响到奶牛总体泌乳量的提高。所以只能在泌乳期内挤奶,让奶牛有充分时间弥补体内损失的营养。
四、干奶期减料
奶牛经过产犊泌乳,体内营养损失多,加上怀孕、胚胎发育对营养的需要,均需在干奶期恢复补充。不少奶牛养殖户误认为,不挤奶时应喂营养差些的饲料,于是大幅减少精料的喂量,结果造成临产前奶牛膘情差,产犊费时费力,犊牛体质弱,母牛产奶量低等现象。一般情况,奶牛除刚干奶后几天、临产前几天可适当减少精料喂量外,干奶期日喂精料量以占母牛体重的0.8%-0.9%为宜。
五、系桩拴养
大多数养殖户不分四季,把牛用绳系颈部拴养,这样做不仅限制了犊牛活动,而且严重阻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导致奶牛难产,胎衣不下,发情不明显,体质差等不良现象。因此应让犊牛在犊牛栏内自由活动,并定时饲喂,以促进奶牛的新陈代谢,增加食欲,保持正常繁殖,提高抗病能力。
六、不刷拭牛体
奶牛皮肤对外界尘土敏感,当被毛上附有干粪便时,奶牛就会感到不舒服,常用舌舔,用身体擦墙、槽等以解除身上的奇痒,严重影响奶牛身体健康。所以应保持牛体清洁卫生,每天要用刷子刷拭牛体一次。
以上是奶牛养殖户在养殖奶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关于奶牛养殖过程中正确的养殖方法。
[page]
如何正确养殖奶牛
首先,根据奶牛的消化特点和营养需要,合理搭配饲料,特别是优质粗饲料的供给。要使奶牛具有较高产奶水平,首先要保证每天供给10-20kg优质青绿多汁饲料(优质青贮可全年均衡供给),5-8kg优质青干草(如苜蓿、羊草、苏丹草),根据营养需要供给8-12kg精饲料,稻草、麦秸等劣质粗饲料自由采食。同时,要从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其次,根据奶牛不同的生产阶段、产奶水平,请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以增加投入产出比,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第三,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供应。微量元素因添加比例小而不好控制,可在牛舍或饲槽内长年放置微量元素舔砖,让奶牛根据自身需求自由舔食。缺少优质青绿多汁饲料和优质青干草者,必须在饲料中加入足够的维生素,以保证牛对维生素的需要。
根据当地饲料条件,尽量选择供应量大,能够全年保证供给的饲料原料,并保证多样性,以达到各种营养成分互补的目的。有条件者尽量制作青贮饲料,保证全年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
第四,改变传统的饲喂,即将所有的精饲料、粗饲料、青饲料全部均匀混合后饲喂。采用TMR饲喂技术,可使牛群营养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产奶水平显著提高。
饲料调换要有过渡期,一般要经过10-15天,特别是青贮饲料和青饲料的调换,更要注意,因其对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巨大。
第五,制定合理的免疫防疫程序,严格按照要求搞好口蹄疫、结核、布氏杆菌、魏氏梭菌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严格按照奶牛管理规程操作。挤奶前后用0.5%-1%的洗必泰、0.3%的新洁尔灭、0.2%的过氧乙酸或0.5%-1%的碘伏进行乳头药浴。挤完奶后,让奶牛站立30分钟,以便乳头扩约肌完全收缩,乳导管自闭。
圈舍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干燥地方,以保持圈舍干燥;定期做好牛蹄修整工作;建设奶牛圈舍要求每头牛留出10-20m2运动场,使牛群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第六,按要求建立健全系谱档案、配种记录、繁殖记录、生产记录等,根据记录进行选种选配,不断调整牛群结构,提高牛群整体水平,从而达到高效益。
这些科学的养殖建议,希望养殖户可以重视,不怕麻烦。只有保证奶牛本身的体质,才能得到一个好的产奶量和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