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蓝孔雀尾羽的近照雄性蓝孔雀上部的尾羽约152厘米长,可以竖起来像一把扇子一样“开屏”。尾羽上反光的蓝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天敌可能会将这些眼睛当作大的哺乳动物的眼睛。假如天敌不被吓走的话蓝孔雀还会抖动其尾羽,发出“沙沙”声。雄鸟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呈灿烂的蓝色,雌鸟的羽毛主要为灰绿色。
雄性蓝孔雀的总长度可达约两米,重四至六千克。行为生物学认为雄性蓝孔雀的长的尾羽可以用来标志一头动物的健康状况。雌性蓝孔雀比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鸟的吸引。相对于雄鸟雌鸟比较小,很不显眼,其身长仅约一米,重2.7至4千克。
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孔雀可能是人类饲养的最早的观赏鸟类,它们是留鸟。今天世界各地均有孔雀被饲养。蓝孔雀野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地。
蓝孔雀的繁殖和培育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发展蓝孔雀养殖是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带来财富的新兴产业。
蓝孔雀的饲养笼由内室和室外活动场地两部分组成。内室坐北朝南,长、宽、高均为3米,室内需设约1米高的栖架。室外活动场地,长、宽、高分别为5米、4米、3.5米。饲养场舍应选择在安静、向阳、干燥背风处;运动场宜大不宜小,场内应有树木或设置栖架及遮荫物。人工饲养时以1雄3—5雌一组为好,不宜组成多雄多雌的大群。因为两只雄鸟在一起争斗非常凶,不能正常配种,影响授精,给管理和繁殖带来麻烦。
房舍地面应坐北朝南,地势较高,有充足的光线,这样冬天可保温,夏天又比较凉爽。房舍地面的硬底,上铺沙土,1.5—2米高处设栖架。如为观赏蓝孔雀而与其他维类一起混群饲养并在舍外过冬的,应注意笼舍的空间,栖息物要安得适当,让其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否则蓝孔雀的尾羽生长、“开屏”都会受到影响。
蓝孔雀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最好给它们创造一个不低于10℃的外界环境条件,并且在保温的前提下要注意通风。在北方寒冷地区,必须在室内过冬。蓝孔雀对光照的要求较高。要使于蓝孔雀早熟、多产蛋,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保持一定的环境温度特别重要,经常进行禽舍及运动场的消毒,一般采用2%的烧碱水或3%热食碱水加生石灰配制成消毒液,来喷洒墙壁、地面、栖架等。
蓝孔雀的饲料由10%高梁、20%小麦、20%稻谷、40%玉米、10%动物性饲料(鱼或肉),以及适量青绿饲料(青菜、青草、水果、麦苗等)、矿物质、维生素等组成。蓝孔雀喜食昆虫,经常加喂一些面包虫、蝗虫、蚱蜢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每只雌鸟每年最多可产卵40枚。在雌鸟产卵期间,应在饲养笼的地上铺一层木屑或细沙泥,以免卵着地时破碎。孵化时,孵化箱温度控制在37.5—38℃,湿度控制在50—65%。除用孵化箱孵化蓝孔雀的卵外,还可用健康无病的母鸡代孵。